【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全国卫生文明建设先进集体】【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省级文明单位标兵】

院内新闻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新闻中心 > 院内新闻 >

陇南市第一人民医院抗震救灾纪实

来源:时间:2008-06-14 14:53:00点击:
【字体:

  镜头一:5月12日14时30分,医院院子。刚刚经历过大地震的医院领导们,在地震刚停下的第一时间里迅速赶到住院楼下组织医务人员搬运病人,医院领导不仅指挥医务人员疏散病人,而且亲自扶、抬病人,把他们疏散到安全地带。
      镜头二:5月12日14时40分,抗震救灾临时指挥部。医院领导召开紧急会议,会议明确要求各科室要把救治伤员、挽救生命放在第一位,组织精干的医疗队伍开展救治工作。同时,所有医护人员取消休假,在外出差、休假人员立即归院,立即开通震灾伤员救治绿色通道,调配血液、药品、医疗器械,无条件救治震灾伤员。
镜头三:5月12日20时30分,夜幕已经降临,医院领导再次召开抗震救灾会议。在会上闫晓光院长详细分析了当前的形势,闫院长指出当前的重点工作是不惜一切代价抢救伤员,一切工作要围绕这一重点,要想方设法保证抢救工作的顺利进行。闫院长还分析了当前医院存在的困难,详细部署了下一步的工作。
……
       地震无情 白衣有情
      地震发生后的这些日日夜夜,对于所有经历了地震的人来说都是终生难忘的。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在带给我们恐慌的同时更考验着我们每个人。当自然灾害威胁着我们脆弱的生命时,面对生死的考验,我们以无比强大的勇气和义不容辞的责任感,不顾个人安危,拯救了一个个比我们更虚弱的生命,能让更多的人重新审视生命的意义。越是在危险时刻,医护人员就越团结,越坚强!越是在危难时刻,就越能显示出医护人员的风采!越是在危难时刻,就越能考验每一位医护人员!陇南市第一人民医院的所有干部、职工经历了,也经受住了这场生与死的考验。
      地震后不到半小时,大批伤员不断涌向医院,而此时余震仍然不断。在市医院一个个平凡的岗位上,感人的事迹随处可见。在临床科室,到处是忙碌的身影,忙而不乱的抢救工作紧张有序的展开。后勤、设备人员在人手少、时间紧的情况下,加班加点,顾不上吃饭休息,在最短的时间内,不仅将简易病房建了起来,接通了水电,而且保证了医院抢救的物质供应。检验科、放射科、CT室、功能科因为设备难以搬动,他们在余震中不顾个人安危,坚守工作岗位,为抢救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保证。他们在抗震救灾中表现出了不怕苦、不怕累、不怕牺牲、连续作战、无私奉献的高尚品德和坚强意志。
      镜头一:5月12日15时30分,脑系科临时救治点,“大夫,快点!”随着惊慌的喊声,一个十来岁的小女孩被抱来了,这是地震后收治的第一位患者。卢二勤主任和大夫们马上对患者进行初步检查处理。吸氧、建立静脉通道,使用呼吸兴奋剂、升压药、……一切都和平常在病房时一样有序。护士长和部分护士不停地奔走于药房、总务科、设备科和病人之间。 “氧气!需要氧气!”,护士李秋燕领着两个病人家属冲进的病区,搬来了氧气。“大夫,救命啊!”随着一声哭喊,第二位震伤患者拜桂英被放到了地上,她面色苍白,满头满脸的灰土中挂着血迹,头部脑组织外溢,生命垂危!“先简单处理后做CT”,卢二勤主任沙哑的声音中透出坚定。CT结果出来了,广泛性脑挫裂伤;左颞骨粉碎性骨折;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开放性颅脑损伤……。“准备手术!就地手术!”卢主任一边说,一边和大夫们一起准备为患者行脑内血肿碎吸引流术。术后,病人从死亡线上被拉回,医护人员满头满脸都是汗,脸上却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镜头二:5月12日15时30分,骨科临时救治点。救护车的警笛此起彼伏,先后有赵瑞红等6位从废墟中抢救出的患者陆续送到骨科。杜敏主任立即安排,接诊分流,医护人员迅速为病人清创、包扎、准备手术。经过紧张地准备,6位患者很快送往临时手术室。杜敏主任、王浩、刘长风、韩英明、白小军、李东分头从3点40开始连续手术。病人短时间内数量急剧增加,医护人员在手术室紧张手术抢救……晚上9点、10点、11点、12点、13日凌晨2点,手术仍在紧张进行中,他们没有休息时间,因为时间就是生命……13日凌晨3时18分一位桔柑乡12岁的男孩王磊,因被学校围砸伤致左下肢胫骨、血管完全断裂,露出血淋淋被污染的断面,患者由于出血多,面色苍白,四肢冰冷,已出现休克征象,随时都有生命危险。时间就是生命,医护人员紧急包扎止血,快速输液,输血,经过大家的积极抢救,患者神志逐渐清醒。全科人员紧急会诊后,认为急需截肢才能保命。杜敏、刘长风、白小军又立即投入清创截肢手术中。当他们拖着疲惫的身躯走下手术台时,已是凌晨6点50分,手术成功了,但他们没有笑容,他们看见的是不断送来的患者,听见的是家人的呼喊和哭泣……他们顾不上喝口水,又紧急投入到抢救病人的特殊的战斗。

 镜头三:5月12日下午15时30分,外科。地震刚刚过去半小时,一位脾破裂的患者急诊入院,患者由于出血量大,已处于休克状态,而此时医院临时搭建的手术室正在进行骨科手术。李朝明大夫清楚地知道哪怕耽误一分钟,患者都有死亡的危险,他果断地决定:“做,就在急诊科手术室手术!”外科医护人员冒着生命危险与死神赛跑,在余震中,手术顺利完成。
      镜头四:5月13日临晨4时,医院手术室。一位由宕昌县医院转入的膈疝患者,病情危重,神志不清,呈点头样呼吸,血氧饱和度为34%。张进平副院长带领胸外科医务人员急诊行开胸手术,手术过程中多次发生强烈余震,每次余震发生,参与手术的所有医务人员只是停一停手中的操作,余震过后又开始紧张的操作。
      镜头五:5月18日15时30分,医院临时手术室。手术台上正在进行一例碑破裂患者麻醉诱导时,一次强余震再次降临。当时已给患者注入了肌松剂,患者自主呼吸停止。“不要慌!不能走!坚持做完手术!”汗水密密麻麻浮上麻醉科李进元主任的额头。在晃动的手术台上,李进元主任带领工作人员,沉着冷静地进行着各项操作,只到大夫缝合完最后一针,才抬着病人紧急撤离手术室。

  镜头六:5月13日晚11时,内科。急促的脚步声让所有的人都紧张起来,一位中毒的患者急诊入院。患者病情危重,呼吸困难,需要马上洗胃,而此时的临时病房无法完成洗胃,内科住院楼已成为危房,余震还不时发生。值班医生吴江没有丝毫犹豫,冒着生命危险,带领护士将患者送到随时可能倒塌的病房,紧急进行洗胃,为患者的抢救赢得宝贵的时间。

  镜头七:5月12日晚11点,妇产科。余震不断,连续有两名产妇送到医院,韩红主任和值班大夫守在病床前,不时的安慰着焦虑、紧张的产妇。2小时,4小时,终于,两个新生命在余震中诞生,在婴儿清脆的哭声中,家属脸上露出了喜悦的笑容,而我们的医护人员顾不上休息,又拖着疲惫的身躯投入新的工作。
……
     在此次地震中,我院共救治因地震受伤患者196人,医院从12日地震后到20日止,共完成急诊手术60余 例。在我们这个只开放400张病床的医院里,最多时有500余位住院患者在临时搭建的简易帐篷里接受治疗。在这个无硝烟的战场上,陇南市医院的医生、护士、干部和工人们一直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许多人连续工作50多个小时。饿了,吃点方便面,渴了,喝点矿泉水,累了,在条凳上打个盹。腿肿了,脚起泡了,眼圈黑了,可他们仍然坚持在工作岗位,只要有病人他们就立即投入抢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