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全国卫生文明建设先进集体】【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省级文明单位标兵】

医护知晓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应知应会 > 医护知晓 >

第一章 医院感染管理(一)

来源:时间:2020-07-23 17:38:02点击:
【字体:

第一章 医院感染管理(一)

 
一、医院感染相关定义
二、陇南市人民医院感染管理目标
三、多重耐药菌相关知识
四、职业暴露
五、手卫生
六、医疗废物
七、消毒技术规范
八、隔离技术规范


一、医院感染相关定义
1.什么是医院感染?
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者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下列情况属于医院感染:(1)无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规定入院48小时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有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自入院时起超过平均潜伏期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2)本次感染直接与上次住院有关。(3)在原有感染基础上出现其他部位新的感染(除外脓毒血症迁徙灶),或在与原感染已知病原体基础上又分离出新的病原体(排除污染和原来的混合感染)的感染。(4)新生儿在分娩过程中和产后获得的感染。(5)由于诊疗措施激活的潜在性感染,如疱疹病毒、结核杆菌等的感染。(6)医务人员在医院工作期间获得的感染。
下列情况不属于医院感染:(1)皮肤黏膜开放性伤口只有细菌定植而无炎症表现。(2)由于创伤或非生物性因子刺激而产生的炎症表现。(3)新生儿经胎盘获得(出生后48小时内发病)的感染,如单纯疱疹、水痘等。(4)患者原有的慢性感染在医院内急性发作。
2.什么是医院感染暴发?
是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
3.什么是特异性感染?
某些病原菌可以引起较为独特的病变,其病程演变及治疗处置与一般的感染不同,故称为特异性感染,如结核杆菌、破伤风杆菌。
4.什么是疑似医院感染暴发?
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出现3例以上临床症候群相似、怀疑有共同感染源的感染病例;或者3例以上怀疑有共同感染源或感染途径的感染病例现象。
5.发生医院感染暴发时应急处置原则。
边抢救、边调查、边处理、边确认。
6.医院感染暴发的报告内容? 
(1)事件涉及的范围、人数、主要症状与体征、可能原因、已采取的措施。(2)事件发生、发展、控制过程信息、事件的发展趋势、下步工作计划。 (3)以上各种医院感染事件,要在规定时间内逐级上报,并在报告的同时采取有力措施进行救治患者,控制流行,阻断暴发进一步发展。
 
二、陇南市人民医院感染管理目标
1.医院感染发病率≤10%。
2.医院感染病例漏报率≤10%。
3.使用中的灭菌用消毒液:无菌生长;使用中皮肤黏膜消毒液染菌量≤10cfu/ml:其它使用中消毒液染菌量≤100cfu/ml。
4.一类手术切口感染率≤1.5%。
5.每年至少开展一次现患率调查,医院感染现患率≤10%,实查率≥96%。
6.Ⅰ、Ⅱ类环境物表≤5cfu/cm2,Ⅲ、Ⅳ类环境物表≤10cfu/cm2
7.手卫生:
(1)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洗手方法正确率≥60%、医务人员手卫生知识知晓率100%、重点科室手卫生正确率100%。
(2)手卫生监测:①卫生手消毒后≤10cfu/cm2;②外科手消毒后≤5cfu/cm2
8.医院感染暴发报告流程和处置预案知晓率100%。
9.职业暴露后报告流程和处置预案知晓率100%。
10.器械灭菌效果合格率100%。
11.医疗废物管理达标率100%。
12.新上岗人员岗前培训率100%。
13.医院感染预警病例处置及时率(48小时内)≥90%。
三、多重耐药菌相关知识
1.什么是多重耐药菌?
主要是指对临床使用的三类或三类以上抗菌药物同时呈现耐药的细菌。
2.多重耐药菌都包括哪些耐药菌?
常见多重耐药菌包括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肠杆菌科细菌(CRE)(如产Ⅰ型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NDM-1]或产碳青霉烯酶[KPC]的肠杆菌科细菌)、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鲍曼不动杆菌(CR-AB)、多重耐药/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DR-PA)和多重耐药结核分枝杆菌等。
3.多重耐药菌感染部位有哪些?
主要感染类型包括泌尿道感染、外科手术部位感染、医院获得性肺炎、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等。
4.对多重耐药菌监测的重要性是什么? 
及时发现、早期诊断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加强微生物实验室对多重耐药菌的检测及其对抗菌药物敏感性、耐药模式的监测,根据监测结果指导临床对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控制工作。
5.多重耐药菌防控措施?
(1)临床主管医师对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例应及时下接触隔离医嘱,病程记述防控措施,并在晨会告知全科医务人员和保洁人员,写入交接班记录。
(2)责任区护士在病历夹上、患者床头卡上张贴蓝色隔离标识;病人外出诊查、手术时,应告知接收科室,接收科室在病人使用物品后应进行接触物品的消毒。(接触隔离标识) 
(3)加强病人陪床宣教,指导陪人做好手卫生及物品清洁。
(4)尽量选择单间隔离,也可将同类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没有条件的进行床旁隔离,但不应将多重耐药菌感染或者定植者与留置各种管道、有开放伤口或者免疫力低下的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
(5)与患者接触的医疗器械应专人专用,不能专人专用的器械和物品要在每次使用后消毒。
(6)医务人员对患者进行诊疗护理操作时,应将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安排在最后进行,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接触多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的伤口、溃烂面、粘膜、血液、体液、引流液、分泌物、排泄物时,应戴手套、必要时穿隔离衣,完成诊疗护理操作后,要及时脱去手套和隔离衣,并严格执行手卫生。
(7)手卫生应严格贯穿于各项操作始末。
(8)对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例周围环境及时进行清洁和消毒,使用专用抹布每日两次对床单位及周围环境进行擦拭消毒,产生的生活废物按医疗废物处理。
(9)根据临床微生物检测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严格执行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的相关规定,避免因抗菌药物使用不当导致细菌耐药的发生。
(10)患者连续2次(间隔应大于24小时)耐药菌培养阴性,临床症状好转或治愈方可解除隔离。
四、职业暴露
1.什么是医务人员职业暴露?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在从事诊疗、护理及相关工作的过程中,接触有毒、有害物质、或传染病病原体,从而损害健康或危及生命的情况。
2.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分几类?
分感染性职业暴露,放射性职业暴露,化学性(如消毒剂、某些化学药品)职业暴露,及其他职业暴露。
3.职业暴露的预防原则
(1)医务人员应当遵照标准预防原则,对所有病人的血液、体液及被血液、体液污染的物品均视为具有传染性的物质,医务人员接触上述物质时,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2)医务人员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3)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的面部时,医务人员应当戴手套、具有防渗透性能的口罩、防护眼镜;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者有可能污染医务人员的身体时,还应当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或者围裙。
(4)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双层手套。
(5)医务人员在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者划伤。
(6)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或者利用针头处理设备进行安全处置,以防刺伤。
(7)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套。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
4.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后的处理措施
挤、冲、消、报告。
5.职业暴露的随访
(1)随访与追踪:预防保健部负责督促职业暴露当事人按时进行疫苗接种和化验,并追踪化验结果,(HIV职业暴露由预防保健部专人负责追踪随访,确认化验结果和服用药物),当事人需密切配合进行定期监测随访,随访应于暴露后0月、1月、3月、6月进行血液检测。
(2)注意保密:医院和有关知情人应为职业暴露当事人进行保密,不得向无关人员泄露当事人的情况。
(3)心理咨询:在职业暴露处理过程中,预防保健部、医院感染管理部可为职业暴露者提供相应的咨询,必要时请心理医师帮助减轻其紧张心理,稳定情绪。
6.职业安全防护分为几级,防护装备要求是什么? 
分三级。一级防护(基本防护),防护装备要求为工作服、工作帽、医用口罩、工作鞋。
二级防护(加强防护),防护装备要求医用手套、医用外科口罩、医用防护口罩、护目镜、防护面屏、防护服、隔离服、鞋套和靴套等。
三级防护(严密防护),防护装备要求在加强防护的基础上,增加使用全面型防护器等有效的防护用品。
7.安全注射定义
安全注射指对接受注射者无害,对实施注射的医护人员不带来任何可避免的危险,注射的废弃物不对社会造成危害。
 
五、手卫生
1.什么是手卫生?
为医务人员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
2.什么是洗手?
医务人员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去除手部皮肤污垢、碎屑和部分致病菌的过程。
3.什么是卫生手消毒?
医务人员用手消毒剂揉搓双手,以减少手部暂居菌的过程。
 
 
 
4.什么是外科手消毒?
外科手术前医护人员用流动水和洗手液揉搓冲洗双手、前臂至上臂下 1/3,再用手消毒剂清除或者杀灭手部、前臂至上臂下 1/3 暂居菌和减少常居菌的过程。
 
4.手卫生设施应如何配备?
 用于洗手与手消毒的设施,包括洗手池、水龙头、流动水、
清洁剂、干手用品、手消毒剂等。
5.在什么情况下,医务人员选择洗手或使用速干手消毒剂?
(1)直接接触每个患者前后,从同一患者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
(2)接触患者黏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后,接触患者的血液、
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等之后。
(3)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
(4)进行无菌操作、接触清洁、无菌物品之前。
(5)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及物品后。
(6)处理药物或配餐前。
6.医务人员在什么情况时应先洗手,然后进行手卫生消毒?
(1)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以及被传染性致病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后。
(2)直接为传染病患者进行检查、治疗、护理或处理传染患者污物之后。
7.医务人员洗手方法
内、外、夹、弓、大、立、腕认真揉搓双手至少15秒。
8.外科手消毒方法
(1)洗手之前应先摘除手部饰物,并修剪指甲,长度应
不超过指尖。
(2)冲洗手消毒方法:取适量的手消毒剂涂抹至双手的每个
部位、前臂和上臂下1/3,并认真揉搓2min~6min,用流动水冲净双手、前臂和上臂下1/3,无菌巾彻底擦干。流动水应达到GB5749的规定。特殊情况水质达不到要求时,手术医师在戴手套前,应用醇类手消毒剂再消毒双手后戴手套。手消毒剂的取液量、揉搓时间及使用方法遵循产品的使用说明。
(3)免冲洗手消毒方法:取适量的免冲洗手消毒剂涂抹至双
手的每个部位、前臂和上臂下1/3,并认真揉搓直至消毒剂干燥。手消毒剂的取液量、揉搓时间及使用方法遵循产品的使用说明。
 
六、医疗废物
1.什么是医疗废物?
医疗废物是指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者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
2.医疗废物分为几类?
病理性废物;感染性废物;损伤性废物;化学性废物;药物性废物。
3.医疗废物管理一般规定中所指的医疗机构和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的第一责任人是谁?
法定代表人 。
4.医疗废物暂时贮存的时间不得超过几天?
不得超过2天 。
5.医疗废物中病原体的培养基、标本和菌种、毒种保存液等高危险废物处理的原则是什么?
在交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处置前应当就地消毒。
6.医疗卫生机构产生的污水、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的排泄物,应当如何处理?
应当按照国家规定严格消毒;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后,方可排入污水处理系统。
7.医疗废物的盛装要求?
不得超过3/4 ,需要有有效的封口方式,封口紧实严密。
8.隔离的(疑似)传染病患者或隔离的非传染病感染患者产生的医疗废物如何正确处理?
使用双层黄色包装物包装,并及时密封。
9.医疗卫生机构和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对医疗废物登记的内容及资料保存年限? 
登记的内容应当包括医疗废物的来源、种类、重量或者数量、交接时间、处置方法、最终去向以及经办人签名等项目。登记资料至少保存3年。
10.产妇分娩后胎盘如何处理?
产妇分娩后胎盘应当归产妇所有,需签字确认。产妇放弃或者捐献胎盘的可以由医院进行处置。如果胎盘可能造成传染病传播的,医疗机构应当及时告知产妇,按照《传染病防治法》《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按照医疗废物进行处置。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买卖胎盘。
 
七、消毒技术规范
1.什么是清洁?
去除物体表面有机物、无机物和可见污染物的过程。
2.什么是清洗?
去除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上污物的全过程,流程包括冲洗、洗涤、漂洗和终末漂洗。
3.什么是清洁剂?
洗涤过程中帮助去除被处理物品上有机物、无机物和微生物的制剂。
4.什么是消毒?
清除或杀灭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
5.什么是消毒剂?
能杀灭传播媒介上的微生物并达到消毒要求的制剂。
6.什么是高效消毒剂?
能杀灭一切细菌繁殖体(所括分枝杆菌)、病毒、真菌及其孢子等,对细菌芽孢也有一定杀灭作用的消毒制剂。
7.什么是中效消毒剂?
能杀灭分枝杆菌、真菌、病毒及细菌繁殖体等微生物的消毒制剂。
8.什么是低效消毒剂?
能杀灭细菌繁殖体和亲脂病毒的消毒制剂。
9.什么是灭菌、灭菌剂?
杀灭或清除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上一切微生物的处理称为灭菌。
能杀灭一切微生物(包括细菌芽孢),并达到灭菌要求的制剂,称为灭菌剂。
10.什么是高度危险性物品?应如何处置?
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脉管系统,或有无菌体液从中流过的物品或接触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的物品,一旦被微生物污染,具有极高感染风险,如手术器械、穿刺针、腹腔镜、活检钳、心脏导管、植入物等。应达到灭菌水平。
11.什么是中度危险性物品?应如何处置?
与完整黏膜相接触,而不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和血流,也不接触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的物品,如胃肠道内镜、气管镜、喉镜、肛表、口表、呼吸机管道、麻醉机管道、压舌板、肛门直肠压力测量导管等。应达到中高水平消毒。
12.什么是低度危险性物品?应如何处置?
与完整皮肤接触而不与黏膜接触的器材,如听诊器、血压计袖带等;病床围栏、床面以及床头柜、被褥;墙面、地面;痰盂(杯)和便器等。应到达中低水平消毒。
13.什么是灭菌水平?
杀灭一切微生物包括细菌芽孢,达到无菌保证水平。达到灭菌水平常用的方法包括热力灭菌、辐射灭菌等物理灭菌方法,以及采用环氧乙烷、过氧化氢、甲醛、戊二醛、过氧乙酸等化学灭菌剂,在规定条件下,以合适的浓度和有效的作用时间进行灭菌的方法。
14.什么是高水平消毒?
杀灭一切细菌繁殖体包括分枝杆菌、病毒、真菌及其孢子和绝大多数细菌芽孢。达到高水平消毒常用的方法包括采用含氯制剂、二氧化氯、邻苯二甲醛、过氧乙酸、过氧化氢、臭氧、碘酊等以及能达到灭菌效果的化学消毒剂,在规定的条件下,以合适的浓度和有效的作用时间进行消毒的方法。
15.什么是中水平消毒?
杀灭除细菌芽孢以外的各种病原微生物包括分枝杆菌。达到中水平消毒常用的方法包括采用碘类消毒剂(碘伏、氯已定碘等)、醇类和氯已定的复方、醇类和季铵盐类化合物的复方、酚类等消毒剂,在规定条件下,以合适的浓度和有效的作用时间进行消毒的方法。
16.什么是低水平消毒?
能杀灭细菌繁殖体(分枝杆菌除外)和亲脂病毒的化学消毒方法以及通风换气、冲洗等机械除菌法如采用季铵盐类消毒剂(苯扎溴铵等)、双胍类消毒剂(氯已定)等,在规定的条件下,以合适的浓度和有效的作用时间进行消毒的方法。
17.什么是终末消毒?
感染源离开疫源地后进行的彻底消毒。
18.什么是消毒产品?
答:包括消毒剂、消毒器械(含生物指示物、化学指示物和灭菌物品包装物)和卫生用品。
19.常用的空气净化方法有哪些?
(1)循环风紫外线空气消毒器; (2)紫外线消毒; (3)化学消毒剂喷雾消毒;(4)化学消毒剂熏蒸消毒;(5)自然通风;(6)集中空调;(7)空气洁净技术;(8)静电吸附式空气消毒器。
20.使用含氯消毒液应注意些什么?
现用现配,密闭保存,使用前监测浓度,做好个人防护。
八、隔离技术规范
1、什么是感染源?
病原体自然生存、繁殖并排出的宿主或场所。
2 、什么是传播途径?
病原体从感染源传播到易感者的途径。
3、什么是易感人群?
对某种疾病或传染病缺乏免疫力的人群。
4、什么是空气传播?
带有病原微生物的微粒子(≤5μm) 通过空气流动导致的疾病传播,如肺结核、麻疹。
5、什么是飞沫传播?
带有病原微生物的飞沫核( > 5μm) ,在空气中短距离(l m 内)移动到易感人群的口、鼻黏膜或眼结膜等导致的传播,如流行性腮腺炎、水痘。
6、什么是接触传播?
病原体通过手、媒介物直接或间接接触导致的传播如手足口病、多重耐药菌感染。
7、什么是感染链?
感染在医院内传播的三个环节,即感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8、穿戴防护用品应遵循的程序
(1)清洁区进入潜在污染区:洗手+戴帽子→戴医用防护口罩→穿工作衣裤→换工作鞋后→进入潜在污染区。手部皮肤破损的戴乳胶手套。(2)潜在污染区进入污染区:穿隔离衣或防护服→戴护目镜/防护面罩→戴手套→穿鞋套→进入污染区。(3)为患者进行吸痰、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等操作,可能被患者的分泌物及体内物质喷溅的诊疗护理工作前,应戴防护面罩或全面型呼吸防护器。
9、脱防护用品应遵循的程序
(1)医务人员离开污染区进入潜在污染区前. 摘手套、消毒双手→摘护目镜/防护面罩→脱隔离衣或防护服→脱鞋套→洗手和/或手消毒→进入潜在污染区,洗手或手消毒。用后物品分别放置于专用污物容器内。
(2)从潜在污染区进入清洁区前:洗手和/或手消毒→脱工作服→摘医用防护口罩→摘帽子→洗手和/或手消毒后,进入清洁区。
(3)离开清洁区:沐浴、更衣→离开清洁区。
10、穿脱防护用品的注意事项
(1) 医用防护口罩的效能持续应用6h-8h,遇污染或潮湿,应及时更换。
(2)离开隔离区前应对佩戴的眼镜进行消毒。
(3)医务人员接触多个同类传染病患者时,防护服可连续应用。
(4)接触疑似患者,防护服应在每个患者之间进行更换。
(5)防护服被患者血液、体液、污物污染时,应及时更换。
(6)戴医用防护口罩或全面型呼吸防护器应进行面部密合性试验。
(7)隔离区工作的医务人员应每日监测体温两次,体温超过37.5 ℃及时就诊。
11、不同传播途径疾病的隔离与预防?
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采取相应传播途径的隔离与预防,空气隔离(黄色)飞沫隔离(粉色)接触隔离(蓝色)。
12、口罩的种类?
一次性医用口罩(YY0969-2013)、一次性外科口罩(YY0469-2011)、医用防护口罩(GB19083-2010)
13、何种情况下应使用护目镜或防护面罩? 
(1)在进行诊疗、护理操作,可能发生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等喷溅时。(2)近距离接触经飞沫传播的传染病患者时。(3)为呼吸道传染病患者进行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等近距离操作,可能发生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喷溅时,应使用全面型防护面罩。(4)佩戴前应检查有无破损,佩戴装置有无松懈。每次使用后应清洁与消毒。
14、接触经接触传播疾病医务人员的防护?
(1)接触隔离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时,应戴手套;离开隔离病室前,接触污染物品后应摘除手套,洗手和/或手消毒。手上有伤口时应戴双层手套。(2)进入隔离病室,从事可能污染工作服的操作时,应穿隔离衣;离开病室前,脱下隔离衣, 按要求悬挂,每天更换清洗与消毒;或使用一次性隔离衣,用后按医疗废物管理要求进行处置。
15、经空气传播疾病患者的隔离?
有条件的医院患者应安置在负压病房,病室内应建缓冲间;病室的气压宜为-30Pa;缓冲间气压宜为-15Pa。
16、医疗机构标准预防的要求包括哪些?
(1)配置洗手和洗眼设施(2)使用适宜的个人防护用品(3)合理安置病人(4)制定并遵守环境操作规程,包括医疗废物处理、工作场所的清理清洁和被服清洁(5)对锐器进行适当的处理和处置(6)制定适宜的职业安全卫生工作操作规程(7)保障生物标本的处理与运送安全(8)配备相应的医疗卫生设备并定期进行消毒、运输和维护。